三元饮料正在消失

  如今逛超市,我们对饮料总是有很多选择:酸甜美味的、有糖无糖的、不同容量类型,总能找到一款对自己最合适的。

  但在选饮料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口渴了走进便利店,站在冰柜前左顾右盼半天,还是选了瓶最便宜的矿泉水,就这也得两三块起步。而这几年火起来的气泡水、椰子水、无糖茶等,更是一个比一个贵,动辄5元以上已经是常态;要是想喝便宜点的冰红茶,还得费点时间去琳琅满目的冰柜里找找。这也不禁让人感叹一句,自己的薪水跟不上产品涨价的速度。

  前段时间,二十年没给冰红茶涨价的康师傅,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说从11月1日开始,要把中包装茶和果汁的建议零售价,从3块钱调整为3块5,一升装的从4元涨到5元。

  这消息一出,许多网友纷纷炸锅,有网友评论:“一夜之间,突然没了性价比。”

  要知道,在这个饮品动不动就5块钱往上的年代,3块钱的康师傅冰红茶,能够说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在此之前,康师傅还因为“量大便宜”的优势而被一众网友开玩笑说为“丝饮料”,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它的涨价动作却来得如此之快。

  今年5月,有报道称,多个终端的可口可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被网友直呼“肥宅快乐水不快乐了”。此前,百事、元气森林、李子园、均瑶健康等旗下产品也被传价格上调。

  除了常见饮品涨价外,近年来饮料企业推出的新品也大多定价在5元以上。尤其是一些新产品在上市时都主打“健康”等概念借机卖出高价,有网友称:“饮料越来越贵,只能多喝白开水了。”

  因此,无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等线下渠道,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除了矿泉水之外,价格低于3元的饮料基本上已经寥寥无几,5元以上的产品正在占据饮品区更多位置。随着价位区间的变化,饮料的各个品类已经逐渐进入5元价格带。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是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1-2个季度后出现涨价,由龙头公司率先提价,其余竞品在3-6个月左右跟进。这也代表着,在未来几个月里,其余品牌也会随着康师傅涨价而调整自身品牌的价格,到那时,所剩无几的低价饮料,将会变得更稀少。

  近几年各方面成本的上涨也在不断倒逼着涨价,物流成本、原材料、包装等各方面都在上涨,企业想要依赖廉价产品赚钱远没有过去轻松。相关业内人士称,这次饮料行业的涨价潮主要在于糖价上涨了。

  千万别小看糖的价格。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中,原材料端的制造与人工占比20%,白砂糖占比15%,果汁占比10%。

  以康师傅冰红茶为例,其配料表里排名第二位的就是白砂糖,一瓶 500 毫升的冰红茶下肚,相当于吃了 11 块方糖,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每天糖摄入量的两倍。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选择甜味剂来代替或部分代替白砂糖,导致白砂糖在成本中的占比有所降低,饮料价格和糖的价格关联度有所减小。但仍坚持使用白砂糖的饮料品牌和产品,其价格受糖价上涨的影响仍然较大。不信可以了解一下在这波涨价潮中,含糖饮料的涨价数量绝对是比较多的。

  此外,饮料的涨价还因为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一些品牌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利润率,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龙头品牌来说,涨价对业绩的影响也是立竿见影。

  2023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营收同比增长6%,超出预期,重要原因是可口可乐的价格比2022年同期上涨了1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可口可乐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约翰·墨菲表示,可口可乐在2023年下半年会继续提高价格。

  此外,市场上低价生存空间已经慢慢的变少,并且大多数被龙头行业的主流产品占据,低价饮料由于利润空间小,很难与竞争对手竞争,新产品想要依靠低价打开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因此除基础产品涨价外,各大饮品企业的新品售价也普遍高于已有产品。

  加之年轻花了钱的人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对健康和品质的关注度慢慢的升高,现在的消费者相较以往对廉价产品没有较大的关注,更多在于产品的个性化及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品牌想要生存下去慢慢的变艰难。

  今年以来,放眼整个休闲饮食业,“平价”“性价比”之风愈演愈烈。11月底,良品铺子宣布展开17年来规模最大降价,三只松鼠强调性价比,量贩零食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在今年迎来疯狂扩张......

  在休闲饮食业进入“平价”周期之后,饮料行业涨价潮却愈演愈烈,难道花了钱的人饮料的产品价格敏感度更低?当然不是!

  咨询公司英敏特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月度追踪数据》显示,对于非酒精饮料而言,有消费升级计划的消费者比例自2021年4月以来呈下降趋势,并在2023年7月份达到了21%的低位,在所有餐饮大类中垫底。同时,有降级计划的消费者比例从2021年4月的11%上升到了2023年10月的18%。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非酒精饮料的支出也变得更谨慎,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花了钱的人非酒精饮料的购买决策。一个比较积极的信息是,消费者对于非酒精饮料的整体升级需求仍然超过降级。

  另外,艾媒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软饮料消费者以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为主,这个群体总体对价格不敏感。根据其调查数据,以碳酸饮料为例,年轻人每月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支出,50元到100元的占比最高,达到46.4%。50元以下占36.5%,100元到300元之间的占据14.5%。说明该群体在日常消费中对饮料的需求偏向刚性。

  但市场涨价并非没有代价。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于饮料的品牌忠诚度并不会过于固定。调查显示,消费者通常在两到三个品牌之间切换,占比57.8%,固定在一个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大约为30%。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饮料品牌的涨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更便宜、更实惠的替代品,而另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减少饮料的消费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台湾艺人欧阳娣娣参加《创造营2024》,中英文发帖介绍自己“来自中国”

  梅西INS沦陷:梅西2012打入91球,他理应获得2023FIFA最佳

  置身当代丝路时空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京呈现400余组珍贵文物

  灵感中国Inspiration丨划独木舟横跨大西洋,四川探险家刘勇的“奇幻漂流记”